在线留言 班级空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主页 > 校园刊物 >  
热烈祝贺我校2014年初高中教学质量在莲湖区综合考核中双双荣获一等奖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重要体现、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教师专业成长、职业规划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这里想重点分析校园行为文化对师生成长的作用。

一、行为文化的内涵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行为文化强调“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是所有文化的总折射。它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教风、学风、作风是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集中表现。

二、教师的行为规范对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

1、引领和建立教师行为文化。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一定程度上说,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就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面对生活的心态等等,可以说都可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一个微笑或一个责怪的眼神,一声鼓励或是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折射出的是一个教师行为文化的问题。行为文化基本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之后,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教师的思想品质,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新生的行为文化,形成为一种校园氛围。引领教师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非一蹴而就,需要用心体察,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内心认同,身体力行。

2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人文精神,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学校抓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即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应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即尊重教职工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努力促进学校价值和教职工价值的共同实现;应以行为规范来要求教师,即从教育规范、教学规范、礼仪交际规范、学习活动规范等方面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应以引导内化来端正教师的态度,即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去“聆听学生心里话”。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既要开学科课程中的科学精神,更要挖掘学科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在学校中形成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教职工文化素养和品位。

3、渲染和凝炼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小单位,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是构建学校整体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文化场,它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和折射着文化的气息,悄然无形地影响着该组织中每一位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建设班级文化,可以以充满文化气息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形成德、智、体、美、劳的和谐互动。扩大学生的知识含量,加深情感体验,提升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显示出个人的志趣和才能,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能理解团队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从而形成自我成长、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还能为师生创设一种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情感交融,使教师人格魅力、道德涵养、人文素质影响学生,使学生的热情朝气、积极进取感染着教师,由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4、加强课堂人文的平等和合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氛围的形成自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敬业、勤奋、善思、严谨的教学传统基础上,融入平等、合作、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师生的平等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造,对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采取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其树立自信心,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教”与“学”看成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重能力发展的平等合作、自主探究现代课堂教学观,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应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5、注意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并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进而为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提供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进行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共同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提倡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在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在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在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以便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得以健康地成长。学校要依法治校,通过民主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文化是学校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同时校园行为文化更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使校园文化生动、富有生机。因此,我们要重视文化建设,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师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您是第3882位 光临本系统的贵宾,累计访问量2577803
陕西秦汉书画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www.qinhana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