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份,有关青少年溺亡的报导便会层出不穷。就在今天清晨,河南省潢川县人民政府通报称,5月17日清晨,该县5名溺亡中学生遗体全部打捞出水。经初步了解,5名死者均为男性,其中陈某、权某新、陈某宇3人是来龙中学8年级学生,刘某、刘某心2人是来龙中学9年级学生。
尽管年年警示,年年报导,但学生溺亡事端频发,学生、家长、校园谁怎么做?如何绷紧安全这根弦?
01从校园层面,要加大教育宣扬力度
早在4月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就发布了2020年第1号预警:强化防溺水作业,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文件第一句话就说到: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端进入高发期,云南、海南等地先后有多名学生溺亡,令人痛心。各省市区教育局都及时出台了相应文件。各校也活跃行动,采纳多种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家长进行提醒。
校园防溺水教育的常规办法有:每年3、4月份,各校都会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奉告书》等一式两份,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家长签字的一份上交校园存档,另一份留存在家里学习。这样的防溺水《安全奉告书》既强调了溺水的严重后果,也奉告了防备溺水的有效办法,是一份很不错的宣扬材料。
近两年,各校现已遵从教育部要求,每学期开学和期末考试前后分别举行家长会,专门强调学生安全,对学生安全可谓相当重视。
教师也会三天两头地口头强调溺水的危害,并使用班会集中学习防溺水或许其他安全知识。如播映相关安全教育宣扬视频,形式有知识介绍类、案例剖析类等,宣扬片类型有警示片、动画片、漫画等,教师活跃采纳各种喜闻乐见的办法进行防溺水教育和其他安全教育。
尽管校园和教师现已尽力宣扬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教育,但各类安全事端依旧频发,这让校园和教师也非常无奈。
02从学生视点来看,要有敬畏心思
溺水事端层出不穷,和学生自身的不以为然有很大联系。校园教师年年在说,有的学生听的耳朵起了茧。一般状况下,很多出事者以旁观者的心态淡然地看待,总觉得自己绝不可能成为事端的主角。而灾难往往就这样不期而至。
记得多年前网上报导:某校园一学生强行翻越校门,门卫追赶不及,班主任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奉告孩子的违规行为,可不到半小时噩耗传来,孩子竟溺水身亡。
河南省潢川县此次5名学生溺亡,我们一方面同情这5个家庭的不幸,另一方面要深思:这五名学生有没有这种不以为然的思想在作祟呢?不得而知。
03从家长的视点来看,要加强监管
溺水事端频发,和家长不重视,监管不到位,也有很大联系。
有的家长是无法监管。如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垂暮的爷爷奶奶管,老人监管不力,安全隐患很大,留守儿童安全事端高频率发作,证明了这一点。
有的家长是责任心差,疏于管理。这类家长往往只顾自己玩,只要孩子不扯皮,随意孩子到哪里,随意孩子怎么玩都行。不怕万一,只怕一万,安全事端往往就在这样无监管的状况下发作了。
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朝一夕,孩子狡猾任性,放荡不羁,不只对家长的教育听不进去,对校园的提醒、对教师的忠告也是置之不理,出安全事端的几率就大。
安全无小事,生命只要一次。期望社会、家庭、校园同舟共济,进一步强化防溺水作业和其他各类安全作业,保证学生生命安全!